翻完这一年厚厚的工作日记,那些与朝阳县张家营子镇张家营子村共同走过的日子,如同潮水般涌来。自驻村以来,科培中心王晓飞以村为家、以民为亲,用脚步丈量民情、用实干赢得民心,为这个小山村带来了崭新的气象与活力。这份回顾,不仅是个人的足迹,更是一幅在辽西大地上,用汗水与智慧绘就的乡村振兴图景。
一、 强基固本,筑牢乡村振兴“桥头堡”
“给钱给物,不如建个好支部。”科培中心王晓飞同志深知,农村要发展,农民要致富,关键靠支部。他把建强村党组织作为首要任务来抓。
1、规范组织生活: 严格落实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等制度,改变了过去组织生活不经常、不规范的状况。他带头讲党课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党的惠民政策,统一党员思想。
2、提升班子能力: 积极培养后备力量,协助发展3名年轻党员。通过组织村干部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,开阔视野,提升他们带领群众发展的能力。
3、建立党群沟通桥梁: 推行“党员先进户”制度,让党员成为政策宣传员、民情信息员和矛盾调解员,将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。
二、 产业造血,蹚出富民强村“新路子”
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、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。张家营子村过去产业基础薄弱,村民收入来源单一。
1、深入调研找方向:初到村里,面对的不仅是陌生的乡音,更有村民们审视的目光。他知道,要打开局面,必须先走进他们的心里。他用三个月时间走遍了全村706户人家,不是在老乡的炕头,就是在田间地头。张大爷家的玉米收成、李婶儿子的就业问题、村头那口老井的水质……这些家长里短的琐事,是他最重要的“情报源”。
2、精准施策谋发展:辽西朝阳,十年九旱。传统农业靠天吃饭,必须为乡亲们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。 他带领村“两委”班子,反复论证,最终确定了以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发展黄芪养殖项目为主导产业。他带领村委多方奔走,争取项目资金,解决了启动难题。
3、拓宽销售增效益: 电商培训资源下沉,帮村里年轻人开起网店,为村里的小米、大枣、野生菌等农特产品打开销路,村民王姐的月销售额突破万元,成了十里八乡的“电商达人”。他利用自身资源,联系外地客商,同时积极探索电商直播等新渠道,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,带动50户村民户均增收1000元。
4.利用科培中心教育培训优势,共同遴选村里的种植能手,参加全省高素质农民系统培训,让他们成为“不走的技术员”。村民老赵经过培训,成了大枣修剪的“一把好手”,周边村镇都请他去做指导。
三、 心系百姓,当好服务群众“贴心人”
“脚下沾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。”他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。他学会了用带着苞米碴子味的朝阳方言跟老乡“唠嗑”,从“张家长李家短”中听出他们的真实期盼。当他们开始叫他“小王书记”而不是“那个上面来的干部”时,他知道,信任的桥梁已经架起。
1、解决“急难事”: 在走访中,他了解到村民柏朝玉家庭因病因学致贫,立即帮助其申请了低保和教育资助;看到村里一段道路坑洼不平,影响出行,他积极协调交通部门,完成了5.5公里的道路硬化。
2、改善“身边事”: 他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组织开展“美丽庭院”创建活动,协调安装了30盏太阳能路灯,实现了村主干道的亮化。如今,村子更干净了,夜晚更亮了,村民的心也更暖了。
3、丰富“文化事”: 他协调资金修缮了村文化广场,添置了健身器材,组织开展了广场舞比赛、农民运动会,村级NBA等活动,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,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。重阳节组织“敬老宴”,评选“好媳妇好公婆”,让文明乡风滋养这片土地。
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,一份坚守可以改变一个村庄的面貌。科培中心王晓飞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,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,书写着无愧于时代、无愧于人民的精彩答卷。如今的张家营子村,班子更强了,产业更旺了,村子更美了,村民的笑脸也更甜了。
回望这一年,这片土地上的人们,用他们的坚韧与淳朴教育了我,也让我更深切地理解了“驻村干部”这四个字的分量——它意味着责任,更意味着与这片土地、这些乡亲血脉相连的深情。
此心安处是吾乡。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,能成为辽西朝阳的一个注脚,是他此生无悔的荣光。前路漫漫,惟有继续奋斗。
成人直播平台
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LiaoNing Province
地址: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 邮编:110001 电话:024-23448867 | 辽ICP备18016972号 |
政府网站标识码:2100000008